老問題了!到底選剖腹產還是自然產? 吳柏瑜醫師 熬過大半辛苦的懷孕階段,下一步,就是準備迎接新生命的到來,如果不考慮必須剖腹產的因素,例如胎位不正、前置胎盤、胎盤剝離、胎兒疾病或異常等等因素, 最後要用那種方式生產,不少人難以抉擇,想自然生產,但害怕難產、疼痛,而且聽人說容易子宮下垂,尿失禁,想開刀,又擔心有傷口,怕麻醉風險,如果再扯上 挑選生產時辰的需求,問題就更複雜了,不管如何,生下健康的小孩,無疑是最重要的事,在媽媽,寶寶都平平安安的前提下,再來考量怎麼生產應該是比較合理 的,但事情是不是這麼簡單呢? 在已開發國家,想要控制生小孩的時間,醫生或是孕婦的行程規劃問題,害怕影響將來性生活,害怕疼痛,這些是準媽媽選擇剖腹產最常見的理由,在美國,剖腹產的花費要1萬美金以上,自然生產只要2000美金,在台灣,若是沒有健保,二者的花費差距沒有這麼大,但美國的剖腹產率仍然有三成以上,台灣的情況甚至比美國更高,醫療保險情況,傳宗接代的壓力,生產時辰的挑選,都與歐美的現況有所不同,也影響了產婦的生產選擇。 2004年,以色列的學者研究了363個孕婦,發現嘗試自然生產但因難產而進行剖腹產的孕婦,與自然生產的孕婦,發生尿失禁的機率差不多,但是直接剖腹產的人,發生尿失禁的機率就比較低一些。2007年, 他們更對高齡孕婦做研究,發現年齡較大才懷孕的人,選擇自然生產的話,發生尿失禁的機率比較高。尿失禁,或是更糟糕的大便失禁,帶給女人的痛苦,是沒有經 歷過的人難以想像的,但是這與接生醫師的處理過程,生產過程的難易,生產的併發症,生幾胎,個人生理結構,年齡等等都有關係,發生問題的畢竟是少數,而且 許多人覺得就算發生疼痛,但是為了減少自然生產中對寶寶安全的不確定感,一切都是值得的。 無痛分娩真能解決疼痛的問題? 產痛是是每個人都很害怕的,如果能降低生產時的疼痛,相信會有更多人選擇自然生產,無痛分娩雖然名為"無痛", 但事實上並不是完全不痛,這與產婦藥物的吸收、對痛的敏感度、麻醉醫師打的技術、產程的進展都有關係,無痛分娩如果用藥的時間適當,藥量也控制得宜,統計 上並不會增加產程的時間,不過如果因為怕痛,很早就開始用藥,就有可能讓產程延長了。雖說無痛分娩是不錯的選擇,但是目前做無痛分娩的人還是只有1至2成左右,主因是對無痛分娩的不了解,以及害怕對脊椎的傷害,其實在熟練的麻醉醫師操作下,統計上並不會增加後遺症,而且就算沒有做無痛分娩,有很多人在自然生產後,也會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腰酸背痛,自然而然會把帳算到無痛分娩頭上。 大部份醫師認為剖腹產比較不會造成胎兒腦部的傷害,但的對於胎兒出生後的呼吸功能可能較不利,1997年 英國的格拉斯哥皇家醫院開始發現這樣的情況,他們發現未經過生產過程直接剖腹產,胎兒呼吸急促或是窘迫的機率比較高,這可能是促使肺部成熟的荷爾蒙釋放不 足,或是太早開刀的緣故。也有一些零星報導認為不經過自然生產,寶寶比較容易產生過動現象,但這個問題一直到現都無法證實。 2007年冰島的研究了1486位安排好剖腹產的孕婦,發現在懷孕37週剖腹生產,新生兒發生暫時性呼吸急促或是呼吸窘迫症候群的機率是13.8%,但是40週才剖腹的發生機率只有2.5%,所以如果要安排剖腹產,最好能儘量接近39週。 2005年美國南加大婦產科統計了3134位陰道生產的孕婦,與117位前胎剖腹產,而且這一胎也安排剖腹產的孕婦,比較媽媽與胎兒的情況,發現剖腹產的組別,新生兒需要進一步的加護照顧的比例較高,但長期來說,寶寶真的出現後遺症的機率二個組別是差不多的。
總結一下自然生產與剖腹生產的好壞處:
這些醫學上的理由,對台灣社會來講,有時都不是最重要的,例如有的人因為保險給付,挑選時辰,配合醫生休假等因素,選擇剖腹產,當然,每個人價值觀不同, 在能確保胎兒健康的情況下,找到醫生、孕婦、家屬、醫療情況之間的最大公約數,未嘗不是好的選擇。話說回來,到底要用什麼方式生產,除了自己仔細了解每種 方式的好壞之外,也應與醫生充份的討論,畢竟妳的醫生應該是最了解妳與胎兒的情形。準備當媽媽的妳,可要好好的評估一下嘍! |
老問題了!到底選剖腹產還是自然產?
摘要:熬過大半辛苦的懷孕階段,下一步,就是準備迎接新生命的到來,如果不考慮必須剖腹產的因素,例如胎位不正、前置胎盤、胎盤剝離、胎兒疾病或異常等等因素,最後要用那種方式生產,不少人難以抉擇,想自然生產,但害怕難產、疼痛,而且聽人說容易子宮下垂,尿失禁,想開刀,又擔心有傷口,怕麻醉風險,如果再扯上挑選生產時辰的需求,問題就更複雜了,不管如何,生下健康的小孩,無疑是最重要的事,在媽媽,寶寶都平平安安的前提下,再來考量怎麼生產應該是比較合理的,但事情是不是這麼簡單呢?
Copyright©滿意女人健康諮詢網